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诗酒文化 > 

自信人生喝黄酒

来源:《华夏酒报》/中国酒业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24-06-30 20:49:19
分享:

2345_image_file_copy_84.jpg

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黄酒消费群体的背后隐含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?它和白酒的消费文化有什么不同?

黄酒和白酒都是中国的国酒,黄酒是发酵酒,是世界三大发酵古酒中唯一起源于中国的酒,是低度中国酒;白酒则是蒸馏酒,是伴随着蒸馏技术的出现而诞生的一种高度烈性酒。

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黄酒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并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学、艺术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。从《周易》、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到唐诗宋词、明清小说,从“尧舜千钟”、“仪狄造酒”到“鸿门宴”、“杯酒释兵权”,从越王勾践投醪劳师兴邦灭吴,到王羲之曲水流觞乘着微醺写下《兰亭集序》,从“竹林七贤”借酒避世放浪形骸,到流淌于浙东诗路的浓浓酒香和盛世惊艳的宋韵文化……,莫不洋溢着黄酒的幽香和芬芳,散发出国酒的迷人魅力,中华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黄酒文化。

然而,黄酒并没有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饮品。个中缘由,主要在于近些年人们对高端白酒的推崇,以及功利的商业环境。特别是商业应酬中意见领袖、宴会主宾对白酒的热衷和推崇,使白酒成为整桌客人的饮品。此外,白酒的高酒度属性能给人以更强的感官刺激,使参宴者更易达到情绪高潮快速致醉,为宴请者实现商业目的提供便利。在这样的场景下,酒的礼仪、品饮、养生功能被弱化,强势的商业文化得以彰显,喝酒变成了拼酒,酒量提升了胆量,酒瓶代表了水平。而这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背道而驰的。

随着共同富裕、全民健康、乡村振兴等国策的大力推进,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,大众对酒的消费也将更趋理性,“坐乌蓬,品黄酒,看越剧,神仙般的生活”成为江南百姓的美好向往。喝酒也已从之前的嗜好型向追求个性愉悦和健康养身转变。饮好酒、适量饮酒成为高阶层消费者的首选,特别是近年来受人群结构变化和财富传承的多重驱动,“高知高净值”人群数量快速增长,他们通过自己的“苦学深研”,审美价值普遍高于常人,并注重内省探索精神世界的共鸣,此时此刻,最适合的便是黄酒。“兰亭”高端文化黄酒便由此开发。

“高端”,源于“兰亭酒”不同于一般黄酒的品质,粗放地只讲年份,不讲情感。“文化”,则源于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“兰亭集序”作为品牌背书。

2345_image_file_copy_85.jpg

依托会稽山279年的历史技艺传承,“兰亭”高端文化黄酒集合了公司10位酿酒大师和10位品酒大师的集体智慧,从原料精选到发酵精酿,从酒体设计到包装创意,将绍兴黄酒千年酿艺、文化,会稽山百年匠心、品质,以及华夏陶艺、书艺融于一体,成为传承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彰显华夏“国酿”品质形象,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经典力作。

三五知已,一杯黄酒,小酌慢饮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酒论道,畅叙友情,喝出酒中的真趣,喝出酒中的正气,让喝酒的格调更加儒雅,直至叶圣陶先生所喜欢的微醺境界。喝了近80年酒的叶圣陶,一生从不饮烈性的白酒,而是喜欢喝慢酒,他认为,最能够达到微醺境界的便是黄酒。用黄酒宴请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深度和涵养。综观中国5000年的酒文化史,直到新中国成立前,黄酒一直是上品,一直是士大夫和精英阶层的专属品。直到粮食短缺的年代,糯米的短缺,才有杂粮酒的盛行。所以,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喝酒叫应酬,其实真正喝酒是要和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,才能叫喝酒。

2345_image_file_copy_86.jpg

黄酒,是中华国酿,是最养生的酒。“天人合一、以人为本、载舟覆舟、和而不同”等中华民族这些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,都能够在中国黄酒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找到印证。

一坛黄酒,孕育了春秋礼仪,演绎了魏晋风流,谱写了浙东诗路,成就了宋韵盛景,展示了文化自信。

明清时期越酒畅行天下,《红楼梦》《镜花缘》等小说中大量的饮酒场景描写,黄酒成为上层贵族和主流社会的首选,奠定了黄酒自信的根基;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绍兴黄酒的关注与重视,增强了黄酒自信的底气;新中国开国大典、人民大会堂、钓鱼台国宾馆、白宫宴会厅、G20杭州峰会以及即将召开的2023杭州亚运会上的黄酒身影,成为中国黄酒自信的最好加持。

1669年前,会稽山下的一场流觞盛宴,诞生了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《兰亭集序》,也成就了中国第一高端文化黄酒品牌---“兰亭”。

稽山依旧,鉴水长流,让我们一起举杯,对酒当歌,共同畅想美好生活,共同走进精彩纷呈的黄酒世界,传承黄酒酿艺,讲好黄酒故事,让更多的人认识黄酒,了解黄酒,爱上黄酒。

自信人生喝黄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