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热点资讯 > 

虽然是萤火,我们也是要发光的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1-02 14:50:45
分享:

微信截图_20241231182535.png

经常在年末听起人说起这么一句话:“这一年好快啊,好像转眼就过去了。”年级越大的人,越会这么说。小孩子是不会的,小孩子只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,怎么还没有到放假的时候。似乎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样,等到真正成年了,进入社会了,才恍然觉得,时光匆匆,似乎什么都没有做,一年时光就悄然而逝,似乎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什么影子。

为什么呢?是因为现在的我们时间的流速更快了吗?

我曾经听人说起过这么一句话: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成一天,那么绚烂的人类文明,在24小时的最后一秒才出现。如果我们拉长我们的时间轴,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待世界,就算是苏东坡也必须得感叹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”

不是我们现在的时间变快了,而是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,在我们的人生中,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,还有很多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等待着我们。有谁会真正想做一只蜉蝣,一颗萤火呢?

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桐已秋声。时间,对于已经开始成熟的我们,已经开始不够用了。

所以,我们不由得去思考,为什么这一年对于我们是如此的短暂,在这一年中,我们做好了什么,又有什么没有完成。以及,应当如何解锁,我们新的一岁呢?

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,但是却似乎关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。它的另一个问法便是:文明为什么不会走向灰烬。文明发展的趋势是逐渐衰落的,人类社会的秩序是逐渐被消耗的,那文明为何不曾消失呢?

站在2024年的年末回首,世界依然在变动与不确定性中前行,局势动荡,战火绵延,有些人的野心展露獠牙,全球经济也在复苏的曙光中面临持续的挑战。站在科技前沿,一方面,传统制造业迎来数字化转型与ai时代的挑战,另一方面,网络安全、数据隐私等问题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热点议题。这个世界似乎总有人让它变得破破烂烂,但是总有另一群人始终缝缝补补。随着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绿色能源等领域接连获得突破,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,世界更加充满了变数,有挑战,更有机遇。

微信图片_20241231182759.jpg

回望我们的2024,有人前往,有人经历,有人拥抱,有人泪目,有人触达。一些人在“996”中徘徊迷惘,感慨在这个社会只能不断内卷,可是不知道在卷些什么。也有一些人身处平凡,却在天灾人祸的逆境中艰难逆行,散发出万丈光芒。有人买醉,于深夜中街头长歌,有人双手紧握,似乎此时便是隽永。东坡先生曾说,“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”。我们这一路走来,所思所得并非全无收获,有人失去了一些东西,但是生活会回报给我们更多。

所以其实,之前的问题就得到了答案。为什么文明不会走向灰烬?因为总有自发秩序从世界的某个角落生长出来,给文明以供养。总会有种子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长大,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。而我们要做的,无非就是成为这么一颗种子,去默默地传承,传承文化,传承历史,传承精神,传承思想。

今年上映的《繁花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人生不能重新开始,但可以从每一个选择点重新出发。”当我们开始思考要想在这世间留下些什么,在这纷华扰扰的世界中保留下一丝痕迹,其实就是传承的开始。人活在这个世界上,就是为了连接遥远的过去与遥远的将来。因为这是一条线,我们活在这条线中,成为这条线的一部分,所以这是我们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,也是生命最终的意义。

2024年即将结束,2025即将到来,回望这一年,虽然我们每一个人,仿佛都是时间长河中的微小存在,星星萤火,但正是这无数的微小萤火,汇聚成了浩瀚的时代洪流。人生的价值,在于我们能否在这条河流中留下深刻的足迹,能否将思想的火种、文化的精髓、精神的力量,传递给未来的每一代。虽然是萤火,但也是照亮天空的萤火。

微信图片_20241231182755.jpg

站在岁月的渡口回望,我们的每一个脚步,都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,每一段经历,都是文化与精神的延续。朋友,如果在2025,我们能够相遇,我希望听见你说的不是“为问山翁何事,坐看流年轻度,拚却鬓双华”,而是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”,是“面壁十年图破壁,难酬蹈海亦英雄”。那时,我们便能相对一笑,满饮杯中。